导航菜单
网站标志
新闻动态
民间投资东睦股份研究报告:粉末冶金业务协同发展耕耘多年拐点已现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2-25 11:10:16    文字:【】【】【

  公司深耕广义粉末冶金产业多年,通过收购方式拓宽经营板块。东睦新材料股份有 限公司(简称“东睦股份”)于 1994 年成立,前身为宁波东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公 司于 2002 年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于 2004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 市。公司于 2014 年前深耕 PM(粉末冶金)板块,于 2014 年收购浙江东睦科达磁电 有限公司切入 SMC(软磁复合材料)板块,2019 年后又分别收购东莞华晶粉末冶金 有限公司和上海富驰高科技有限公司切入 MIM(金属注射成型产品)板块。目前, 公司是国内唯一融合“PM、SMC、MIM”三大业务为一体的国内广义粉末冶金行业 龙头企业。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管理团队,保障公司健康发展。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 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 36.45%的股份,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直接持有 10.62%股权,东睦股份为在国内上市的外资控股公司。2017 年起,第三期 股权激励拟向公司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 269 人授予限制性股票 1100 万股, 绑定核心管理团队,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子公司覆盖三大板块,五大领域。公司目前拥有 9 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 2 家联营 企业,控股子公司业务涵盖 PM(粉末冶金压制成型)、SMC(软磁复合材料)、MIM (金属注射成型)三大板块。服务领域主要涵盖:消费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汽车 行业、家电行业、信息通信行业。

  2022 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改善,利润明显好转。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 27.41 亿元,同比增长 1.86%;实现归母净利润 9388 万元,同比增长 10.91%,分 季度看,2022 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9 亿元,同比增长 3.7%;二、三季度与一季 度营收基本持平,但 Q1-Q3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0.07/0.41/0.46 亿元,其中 Q2 和 Q3 分别同比增长 166.16%/90.91%。主要增长原因是公司紧抓新能 源行业发展机遇,实现了新能源软磁复合材料销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毛利贡献增加。 并且持续推动技术开拓创新和降本增效工作,净利率逐季提高。

  粉末冶金制品收入稳定增长,软磁复合材料板块占比提升。公司传统主业粉末冶金制 品业务为收入主要驱动,销售收入及利润占比保持稳定,2021 年和 2022 上半年销售 收入占比分别为 52%和 50%,毛利占比分别为 49.8%和 46.4%,2022 年上半年毛利 率为 19.5%。公司 SMC 业务销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22 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 2.9 亿元,同比增长 23.3%,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16.37%,比 2021 年度 SMC 板块销 售收入占比增加 2.28 个百分点,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光伏逆变器、新能源 汽车车载/充电桩等下游应用领域,公司 SMC 板块上半年毛利率为 14.4%。

  消费电子 产品占比在实现子公司收购后迅速提升,销售收入占比从 2019 年的 6.9%增长到 2022 上半年的 32.4%,利润占比从 6.2%增长到 35.1%,毛利率达 22.8%。公司将 SMC 板 块明确作为最优先级发展方向,预计下半年随着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 升,SMC 板块的收入和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收入结构将不断优化。

  三费控制能力强,重视研发投入。2022 年上半年,总体费用率为 17.23%,同比下降 1.27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 0.26 和 1.06 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 分别减少 6.62%、12.64%,财务费用为 0.45 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维持不变, 三费总体控制能力增强。研发费用从 2019 年的 1.11 亿元攀升至 2021 年的 2.86 亿元, 其中 2020 的研发费用增速达 120.3%,研发费用率从 2019 年的 5.14%攀升至 2022H1 的 7.35%。

  粉末冶金工艺比钢铁冶炼流程更短。粉末冶金是以金属粉末为原材料,通过压制成 形、烧结和必要的后续处理来制造成品和金属材料的工艺。具体加工流程为,第一步 采用机械法和物理化学法制取和准备原料粉末,粉末材质包括纯金属、非金属、金属 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第二步根据产品设计模具,将粉末压制成所需形状的坯块;第三步进行坯块的烧结,成型后的压坯通过烧结使其得到所要求的最终物理机械性,是 粉末冶金工艺中的关键性工序;第四步对产品进行后续处理,根据产品要求的不同, 采取精整、浸油、机加工、热处理及电镀等方式。

  粉末冶金具有节材节能、大批量制造复杂结构件等优势。相比传统零件制造工艺,粉 末冶金生产的零件接近最终尺寸,一次成型,不用或少用切削加工,后续加工成本低, 因此材料利用率高达 95%。由于粉末冶金工艺省去了多道工序以及加工温度的下降, 塑造模具之后可以快速重复制造,因此可以批量制造复杂结构件,且可以生产别的工 艺无法制造的复杂或独特形状的零件。除此之外,粉末冶金可以控制产品的孔隙率, 以此满足产品自润滑、耐磨性等方面的需求。

  全球及中国市场粉末冶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BCC Research 的调查和预测, 全球粉末冶金技术市场规模 2021 年达到 267 亿美元,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多 孔质植入制造的利用、3D 列印和层积造型采用的增加、技术的进步,预计 2022 年全 球粉末冶金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 278 亿美元,2027 年将达到美元全年 340 亿,2022 年至 2027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4.1%。根据中国机协粉末冶金协会数据,中国粉末冶金 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市场规模由 2017 年的 138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165.8 亿元,CAGR 为 4.7%。随着粉末冶金零部件在 5G 通讯、新能源等新兴领 域的运用,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 5%的 CAGR,实现稳定增长, 预计在 2023 年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 182.8 亿元。

  汽车行业扩张和创新推动粉末冶金市场发展。在粉末冶金技术的下游应用领域中,运 输机械领域占比最高为 59%。其次是电工机械领域,占比为 25%。汽车行业是当前 粉末冶金零部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中国汽车产量由 2014 年的 2372.3 万辆,增长到了 2018 年的 1780.9 万辆,CAGR 为 4.1%。因为汽车当中 60%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使用粉末冶金零部件,随着汽车行业的需求增长快速的促进 了粉末冶金行业的发展。

  循发达国家之路,中国汽车粉末冶金的单车使用量也将快速增长。由于粉末冶金的 性能较好且成本具备优势,汽车中底盘减震器零件、导向装置、ABS 传感器、发动机 中的导管、座圈、连杆、轴承座等关键零部件及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架等零部件均需使 用粉末冶金工艺。根据粉末冶金商务网,欧洲平均每辆汽车的粉末冶金制品使用量是 14kg,日本为 9kg,美国已达到 19.5kg 以上,而我国目前平均每辆汽车粉末冶金制品 的用量仅 6.3kg,考虑到节能减排因素,国内企业未来会更多使用粉末冶金工艺生产 汽车零部件。

  预计 2025 年中国汽车行业粉末冶金市场规模将达到 117 亿左右。根据《中国粉末冶 金汽车零件生产现状和市场展望》,由于美国汽车中使用粉末冶金零件的数量与重量增加,美国汽车粉末冶金的单车使用量从 1995 年的 12.2kg 上升到了 2005 年的 18.4kg,十年间单车使用量提升了 50%。对应美国的发展趋势,我国动力总成相关部 件同样进入到粉末冶金加速渗透的过程,参考美国粉末冶金增加量,我们认为远期中国粉末冶金单车使用量将达到 9-16kg。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 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望达 3000 万辆,预计中国粉末冶金 单车用量达到 10kg,以汽车粉末冶金零件每吨 3.9 万元的价格计算,预计中国汽车 行业粉末冶金市场规模将达到 117 亿左右。

  国内粉末冶金行业龙头,市场地位稳居第一。根据中国机协粉末冶金专业协会统计, 东睦股份市占率超 1/4,市占率第二名的扬州宝来得为 7%左右,东睦股份在国内的 市占率优势显著,常年稳居第一,与行业其余竞争对手拉开较大差距。 拓展国际市场和客户,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发挥全球性价比优势,将粉末冶金 产品从国际品牌的中国合资整车厂推广至其全球供应链,与博格华纳、麦格纳、加西 贝拉、舍弗勒和 STT 等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关系稳定,并不断开拓新的 合作产品。这些客户分别覆盖了美系、德系和日系主要整车厂,避免了因单一客户或 单一车型销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波动风险。2022 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销售额为 3.43 亿元,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为 19.27%,以高端产品为主,毛利率高于国内产品达 28.52%。

  加强技术研发,提前完成新能源产业布局。2016 年公司投产建设“新增 12000 吨汽 车动力系统及新能源产业粉末冶金新材料技术改造项目”,为汽车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提供配套产品,2021 年公司重点研发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共用零件。未来伴随技 术的不断成长更迭、产品矩阵及客户结构将不断拓宽。

  磁性材料根据功能通常可划分为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和功能性磁材。其中,永磁材料 可分为铁氧体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其他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可分为铁氧体软磁 材料、金属软磁材料、其他软磁材料等。金属软磁材料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 阶段: 1) 第一阶段为传统金属软磁材料,纯铁最早使用。由于纯铁资源丰富,价格较低, 是最早使用的软磁材料,其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19 世纪出现的硅钢片即为硅铁合金,现主要用于变压器铁芯;镍铁合金生产工艺 更为复杂,主要用在方波变压器、直流变换器、电流变压器、接地故障断路器和微电机等电子元件。

  2) 第二阶段为铁氧体软磁,适用于高频低功率应用场景。铁氧体电阻率和磁导率较 高,但由于其饱和磁强度较低,导致磁能存储能力较低,故而在磁能密度要求较 高和大功率领域的应用受限,更适用于高频低功率场景。铁氧体软磁可批量生产、 性能稳定、机械加工性能高,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中,如滤波器、电磁感应线、 录像磁头以及汽车中的传感器等。 3) 第三阶段主要为非晶与纳米晶软磁材料。非晶合金是通过在金属软磁的冶炼过程 中加入玻璃化元素(硅、硼、碳等),通过快淬技术使其成为非晶态,在保留金属 软磁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高导磁率的同时提高了电阻率,是中、低频领域电脑传 输优选材料。现在主要用于智能手机无线充电模块、新能源汽车电机等产品。

  4) 第四阶段为金属磁粉芯。金属磁粉芯又称软磁复合材料(SMC),于 20 世纪 80 年代产业化。金属磁粉芯是在铁磁性粉末颗粒表面包裹绝缘介质后,采用粉末冶 金工艺压制成所需形状得到的粉体材料,结合了传统金属软磁和铁氧体软磁的优 势,可以满足小型化、高功高频的要求,主要用于光伏逆变器、车载电源、开关 电源、变频驱动等现代电力电子装置中。

  软磁材料是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金属软磁粉芯上游原料主要为铁、 钴、镍、铝、硅等矿石原料,通过冶金制粉技术得到金属软磁粉,再经过绝缘处理、 压制与烧结等工艺得到金属软磁粉芯。金属软磁粉芯作为磁芯的电感器,由于其兼具 传统金属软磁的高饱和磁通密度和铁氧体软磁高电阻率的优势,稳定性好且性能可 控性强,能有效提高各种电子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逆 变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器电源、UPS 电源、变频空调、电子通信等领域。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 年中国金属软磁粉芯市场应用领域前三占比情况为: UPS 电源(35.78%)、变频空调(31.31%)、光伏(15.92%),三个领域占比超 80%。

  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UPS 电源和变频空调等领域需求的扩大,为软磁材料 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应用领域,根据对不同领域需求测 算,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含中国)和中国对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分别为 27.28 万吨 和 12.42 万吨。 1)光伏领域:软磁材料在光伏领域主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发 电系统中的核心装置,对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可靠性具有关键影响, 其市场规模随着光伏市场的强劲增长而不断扩大。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和中 国光伏行业协会,2021 年全球和中国分别新增光伏装机 170GW 和 55GW,乐观预计 2022-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 240/275/300/330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 分别为 90/95/100/110GW。

  2)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软磁材料在车端应用广泛,三电系统中车载 DC-DC 变换 器、OBC 及 PDU 、BMS、车身 EMI 均需使用软磁材料。在充电桩中,软磁材料主 要用于谐振 PFC 电感,软磁在其中的主要作用为电气电路控制。其中 AC-DC 车载充 电器即 OBC,输入交流电源,输出直流,是直接给动力电池充电的装置;DC-DC 变 换器则一般用于高压电池包给低压车载电子器件的供电,用于将高压小电流转换为 低压大电流。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压提升及三电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趋势发展,对软 磁材料的灵敏度、精度、功率密度和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预计全球和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2021-2025 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38%/46%。根据中汽 协和 EV Sales 等机构数据,2021 年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分别为 328 万辆和 669 万辆,随着各国新能源车政策的出台、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预计 2025 年中国与 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506 和 2404 万辆。根据中汽协和 EV Sales 等机构数 据,根据车辆性能要求不同单车软磁用量有差异,目前单车软磁用量为平均约 2.7kg/ 辆。预计 2025 年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软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 4.07 万吨和 6.49 万 吨。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充电桩数量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 本、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其中,硬件设备投入成本,占充电桩总成本的 90%以上。 在众多的原材料之中,软磁材料作为一种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易退磁的铁氧体 材料被广泛应用。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充电桩中长期建设保障空间,软磁 材料需求将直接受益充电桩的建设。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 充电桩新增数量为 206 万个,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电动车充电桩新增 1719 万个。根 据 iMedia Research 数据,2021 年中国充电桩新增数量为 93.6 万个,预计到 2025 年, 中国新增电动车充电桩数量将达 172 万个。根据铂科新材数据,单个充电桩金属磁粉 芯用量约 1.4kg/台,预计 2025 年全球和中国新增充电桩软磁粉芯需求量分别为 2.41 万吨和 0.25 万吨。

  3)UPS 电源: 软磁材料主要制成 UPS 电感应用于高频 UPS 电源中,实现储能、 滤波、稳压等功能。根据 GMI Research 数据,2021 年中国和全球 UPS 市场规模分 别为 109.2 亿元和 846 亿元,假设年复合增长率为 5%,预计 2025 年 中国和全球 UPS 电源市场规模为 133 亿元和 1029 亿元。根据铂科新材数据,电感器价值占 UPS 总价值 2%,而电感磁芯占电感器价值 60%,预计 2025 年全球 UPS 领域合金软磁 粉芯市场规模为 12.34 亿元,按照单位价格 3.5 万元/吨计算,需要合金软磁粉芯3.53 万吨。

  4)变频空调:变频空调具备快速制冷制热和节约能耗等优势,随着国家空调能效标 准的提高,定频空调将全面升级为变频空调。软磁材料主要用于变频空调的 PFC 电感 中,变频空调渗透率提升拉动软磁需求。根据产业在线 年中国家用空调 产量 1.55 亿台,其中节能变频空调 1.07 亿台,渗透率为 69%;根据 Frost&Sullivan 的数据,2021 年中国节能变频空调占全球节能变频空调产量的 84%,据此推算 2021 年全球节能变频空调产量为 1.28 亿台。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家用空调整体产量 1.88 亿台,节能变频空调渗透率达到 95%,即节能变频空调产量 1.79 亿台;假设中国节 能变频空调产量占全球比例保持 84%不变,预计 2025 年全球变频空调产量为 2.13 亿 台。根据铂科新材数据,单位软磁用量按 0.25kg/台计算,2025 年中国和全球变频空 调软磁粉芯需求量为 4.47 万吨和 5.33 万吨。

  金属软磁粉芯全球市场集中在亚太地区,格局较为集中。国外主要金属软磁粉芯龙头 企业包括韩国昌星和美国美磁,国内企业包括铂科新材、东睦股份、横店东磁、天通 股份等,品质接近或达到国外水平。2020 年全球金属软磁材料前四大企业分别为韩 国昌星、美国美磁、铂科新材和东睦科达磁电,四大企业市占率约 60%,其中 Magnetics (美磁)和 ChangsungCorp.(韩国昌星)市占约 32.4%,中国铂科新材和东睦股份子 公司东睦科达磁电分别占比 15.6%、9.9%。

  东睦股份与铂科新材为国内第一梯队。对比两者企业经营状况:1)销售收入:2021 年铂科新材的金属软磁材料销售收入达 7.02 亿元,东睦科达磁电的金属软磁材料销 售收入为 5.06 亿元;2)毛利率:铂科新材的毛利率保持在 40%左右,高于东睦科达 磁电的 17%~24%。铂科新材在销售收入和毛利率方面均高于东睦科达,主要原因为 产业链方面,铂科新材整合了磁性材料产业链从磁粉到电感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环节,合金软磁粉、粉芯等原材料采用自主生产方式,而 2022 年 7 月以前,东睦股 份主要以外购形式为主,2022Q3 粉体材料公司并表后毛利率有所改善,预计东睦股份 Q3 软磁材料毛利率提升至 25%,随着粉体到磁芯的生产环节逐渐理顺,毛利率有望 进一步提升。

  金属软磁材料板块是未来公司重要利润增长点。由于下游行业为新能源、信息技术等 领域,属于国家扶持的新兴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预计未来几年将成 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为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公司将 SMC 板块作为公司最优 先级发展方向。随着光伏逆变器、高效电源、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桩等迅速发展, SMC 板块销售收入增长迅速,2021 年销售收入达 5.06 亿元,同比增长 63.85%,已 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14.25%;2022 年上半年,该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3.3%, 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16.37%,与 2021 年度占比相比增加 2.28 个百分点。

  重视研发投入,丰富产品品类。公司是全球屈指可数覆盖全系列的金属磁粉芯行业领 先企业,积极解决技术难题,开拓金属粉磁软芯的适配行业。2021 年,东睦科达推 出了第二代超级铁硅铝 KPH,相比第一代超级铁硅铝 KS-HF 在保持相同抗直流特 性情况下具有更低的磁芯损耗,适用于中高频,高纹波电感应用场合,可进一步降低 电感损耗,提升整机效率,目前该产品已经被全球领先的光伏逆变器生产商应用于其 新一代户用光伏逆变器中;推出了第二代铁镍磁粉芯 KH-H,相比第一代铁镍磁粉芯 KH 具有更强的抗直流特性,更低的磁芯损耗,可以更好的提升电感功率密度,提升整机效率,该产品可应用于钛金级服务器电源、高效通信电源、车载电源,目前已经 被全球领先的开关电源供应商应用于其新一代钛金级服务器电源。

  完善产业链布局,促上下游协同发展。公司于 2022 年 7 月完成对德清鑫晨股权的收 购,德清鑫晨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德清鑫晨主要从事 SMC 业务上游铁硅、铁硅 铝等软磁合金粉末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收购原料供应商 100%股权,整合 SMC 板块资源、完善 SMC 板块产业链布局金洋5娱乐,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公司在软磁复合 材料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提高生产的稳定性、降低成本。2021 年德清鑫晨软磁合金 产能为 2.33 万吨/年,计划 2022 年产能将扩大至 2.98 万吨/年,2023 年将新增 3 条产 线 万吨/年。子公司产能的不断扩张,也为东睦股份生产提供 了充足、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增强了 SMC 业务的盈利能力。

  三大业务融合助力 SMC 板块竞争力提高。东睦股份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粉末冶金产 品、金属注射成型产品、软磁复合材料三大业务的企业。三大业务部分拥有共同的客户及销售渠道,部分拥有同源技术,三大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有利于 SMC 板块综 合竞争力的提高。 扩产计划帮助 SMC 板块实现高速成长。2021 年 12 月公司在山西已启动年产 6000 吨软磁复合材料生产线 月,根据公司 公告,公司拟在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投资建设年产 6 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 未来公司产能的扩张也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SMC 板块业务有望获得高 速成长。

  金属注射成形工艺流程:首先需要选取符合 MIM 要求的金属粉末与有机粘粘剂,在 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采取适当的方法混合成均匀的喂料,然后经制粒后在加热塑化状 态下,用注射成形机注入模具型腔内获得成型坯,再经过化学或溶剂萃取的方法脱脂 处理,最后经烧结致密化得到最终产品。

  MIM 技术优势明显。MIM 技术结合了粉末冶金与塑料注射成形两大技术的优点:1) 几何形状自由度高,能像生产塑料制品一样,一次成形生产形状复杂的零部件;2) 产品密度均匀、光洁度好、尺寸精度高,一般无需后续加工;3)适用材料范围宽、 领域广,原材料利用率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工序简单,可以实现连续大批量生产; 4)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可进行渗碳、淬火、回火等热处理,产品强度、硬度、 延伸率等力学性能高,耐磨性好,组织均匀。

  MIM 技术应用领域广泛。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技术是将现代塑料注射成形技术引入粉末冶金领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金属零部件近净成形加工技术。MIM 技术突破了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在形状上的限制具备大批量、高效率成形具有复杂形状的零 件特征,成为现代制造高质量精密零件的一项近成形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工具、锁具、通讯等各种零部件,典型产品包括各类卡托、侧键、充电接口、耳机插孔装饰件、手机中框、摄像头零部件、内部结构件、智能穿戴镜头圈、电 脑散热风扇、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叶片和涡轮等。

  市场规模将呈现高速增长局面。从全球市场来看,2020 年全球 MIM 市场规模为 31.9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 1%,预计 2021 年全球 MIM 市场规模为 35.2 亿美元,2026 年 规模预计为 52.6 亿美元,2021-2026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49%。分地区看,欧美等 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是 MIM 主要出货地区,据相关数据显示,以销售额 口径统计,2018 年中国以 4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北美、欧洲地区均占据 1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三个地区合计占比达 75%。随着 MIM 工艺技术的逐步成熟, MIM 产品在电子产品、汽车、医疗、五金、机械等领域的应用逐步增多,中国 MIM 行业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BBC Research 的预测数据,2020 年和 2021 年中国 MIM 市场规模为 73 亿和 84 亿元,2025 年中国 MIM 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21.9 亿元,CAGR=9.8%。

  折叠屏手机市场快速增长驱动 MIM 需求提高。从销售额角度看,2020 年中国 MIM 产品的应用分布中,手机继续保持最大份额,占比达 56.3%,智能穿戴和电脑分别占 11.7%和 8.3%。其中,折叠屏手机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而 MIM 产品相较于 其他工艺具备设计自由度高、量产能力强、成本更低等综合优势,是折叠屏铰链中的 核心零部件。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总计达 710 万部,同比 增长了 264.3%,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2760 万部,2020-2025 年复合年增长率在 70%左右。随着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不断增多,MIM 产品市场规 模将进一步扩大。

  竞争梯队格局清晰。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按照业务规模可将行业内 MIM 企业分为 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企业收入规模在 2 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主要为国际品牌或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包括印度 Indo-MIM、中南昶联、晟铭电子、精 研科技、富驰高科、泛海统联等;第二梯队的 MIM 企业收入规模在 5000 万元至 2 亿 元,竞争实力弱于第一梯队,主要为国内品牌企业配套生产 MIM 零部件产品,客户 集中度较高;第三梯队的 MIM 企业收入规模在 5000 万元以下,整体技术研发能力 较弱,仅通过设备的购置和人员的铺设进行中小批量的 MIM 产品生产。

  公司处于 MIM 第一梯队,积极调整基地产能布局。公司于 2019 至 2020 年收购东莞 华晶和上海富驰,切入 MIM 板块,目前 MIM 板块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公司积极调 整基地产能布局,初步形成 MIM 产业三大基地布局,即以上海富驰为 MIM 产业的 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及生产制造示范中心,以连云港 MIM 为低成本、大型现代化的 生产基地,以华南 MIM 为高品位、贴近产业链、大型现代化基地。与此同时,公司 重新梳理和配置各生产基地的基本经营规模,并对现有团队进行了重新优化和配置。 通过加快 MIM 板块生产基地布局和资源、人员等整合工作,重点推进 MIM 板块 的多项降本措施,为 MIM 板块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打入华为核心供应链体系。东睦股份子公司东莞华晶于 2018 年 成功进入华为核心供应链体系,是华为折叠屏新机铰链的主要 MIM 供应商,为其手 机提供 MIM 结构件、5G 路由器等产品。子公司上海富驰,凭借行业领先的 MIM 科 研能力,同时打入苹果和华为核心供应链体系。根据 Gartner 预测,2023 年折叠屏手 机总出货量有望达到 3000 万台,其中折叠屏手机华为 Mate Xs、Mate X2 及荣耀 Magic V 都大量使用 MIM 件。随着折叠屏手机全球出货量持续攀升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公司 MIM 业务盈利弹性将充分释放。

  关键假设: 1) 公司 2022 年粉末冶金业务受疫情影响订单下滑,目前拥有粉末冶金产能 7.2 万 吨,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粉末冶金产品销量分别为 4.65/5.06/5.22 万吨; 2) 软磁材料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截止 2022 年底公司拥有 3.6 万吨软磁材料产能,预 计山西临猗“年产 6 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2023 年中建成投产,预留设备 调试产能爬坡时间,2023 年有效产能保守预计为 4.56 万吨。随着软磁材料下游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逆变器高景气,公司在各领域已有长期合作客户,销量有 望持续增长,预计 2022-2024 年软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 2.24/4.56/6.36 万吨。 3) 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客户为主要折叠屏手机厂商,产品力不断得到验证,在客户端 份额有望提升,预计 2022-2024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1.8%/12.69%/3.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安信8信无双3冶金企业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9-2023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